摘自《半月谈》第五期2012年3月12日报道
武汉东湖:金融服务促进企业成长
当不少中小企业遭遇“钱荒”之时,被誉为“中国光谷”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通过开展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引导资本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流动,解决了企业的难题。在这个中部惟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里,因为有了资本的参与,科技创富故事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多了“化险为夷”的惊喜。
政府搭台整合金融资源
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使得LED行业快速复苏,而此时处于起步阶段的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受困于资金,眼看着机遇来临却束手无策。关键时刻,东湖高新区的2800万元集合贷款让企业走出困境,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如今,华灿光电已成为LED芯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
华灿光电只是受益于集合贷款的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之一。近年来在集合贷款的支持下,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众多的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平均增长90%,利润增长199%,就业人数增加1800多人。
集合贷款是依托政府和国有平台资源为中小企业集体增信的融资模式。该模式以九游官网下属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为贷款主体、武汉光谷基金公司为担保主体、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融资合作主体,为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批量贷款。
东湖高新区则对按期还本付息的企业按照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25%给予贷款贴息,对贷款企业实际发生的中介费用给予补贴。
2011年东湖高新区共为26家中小企业集合贷款5.3亿元。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孙茜雯说,未来高新区将继续突出“集合概念”,推进中小企业集合贷款、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集合信托、集合租赁等创新业务。
科技信贷争相起航
2011年6月,武汉玛雅动漫公司以其动画电影《闯堂兔》的播映权和美术作品著作权为质押,获汉口银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贷款1000万元,顺利完成该电影的制作并上映,在业界引起轰动。
同年10月,武汉全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发明专利“硅基液晶微型显示装置中的纳米碳管技术”为质押,获贷款1亿元,打破国内单笔专利贷款纪录。
一次次突破缘于东湖高新区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过程中,金融力量被整合进来,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力被激发出来。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与东湖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定金融支持该区建设的指导意见。2011年湖北银监局与东湖高新区签署合作备忘录,承诺积极引领辖内银行机构大力开展科技金融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上向该区倾斜。
在此背景下,东湖高新区成为银行业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试验场”。武汉21家银行金融机构中有20家在高新区开展业务,其中9家支行被确定为科技支行,6家银行成立科技专营团队,探索中国的“硅谷银行”模式。
湖北银监局局长邓智毅说,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这些银行在组织结构、服务机制、服务工具和服务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为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截至2011年末,高新区企业贷款余额682.37亿元,同比增长36.3%。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科技与金融走向深度结合,信用体系建设是绕不开的关键点。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要害是信息不对称:银行因无法了解企业真实信用状况,不敢放款;企业缺乏信用意识,不愿主动披露信用信息。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与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启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建立信用促进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为使信用评级得到业界广泛认可,东湖高新区创建了信用体系共享平台,整合各部门掌握的企业信息,为评级提供依据;扩大评级人员覆盖面,包括开发区内所有金融机构负责人和知名企业高管。今年,预计将完成对4000家科技企业的评级。
东湖高新区发改局局长汪志忠说,信用评级为渴望进入科技领域的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殷兴山介绍,下一阶段该行将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推进区内信用贷款试点,帮助缺乏抵押资产和担保的中小科技企业获得资金。
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让光谷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29%以上的增幅。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表示,还要鼓励更多资本向科技领域、创新项目集聚。“让思想变成银子,让知识变成资本,使光谷真正成为创新之谷、财富之谷。”